发布时间:2022-06-06 文章来源:深度系统下载 浏览:
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资源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大型数据库、网络、传感器等。 当前的互联网只限于信息共享,网络则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 服务提供市场的快速变化使通信界正经历着戏剧性的变革。数字终端用户数的增长,以及向数字网络技术的大规模转向,使得用户服务业充满了机遇。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增长、全球非管制和高质量、高容量带宽的可用性为新的服务模式提供了核心力量。 全球基于IP数据网络的出现,以及商业及家用互联网用户的急剧膨胀,都发动着一场在线革命。今天,灵活的数据网络和技术的先进性、连通性、传输和互连,对电信基础机构对集成化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支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业务模式的焦点在于通信业开发网络设备支持全球IP的连通性。 软件业对上述的复杂要求做出了反应,推出了基于软件的交换,它提供可靠性、可伸缩性和开放式结构,从而支持面向用户的由多个供应商、多协议网络提供的商业服务。软交换技术将以前的电路交换的核心功能进行了分类,将功能以功能软件元件的形式分配到包网络的骨干网中。这种分门别类的分布式结构是可编程的,并对服务供应商和第三方特性开发商是开放的。由于所有的功能都以标准的计算机平台为基础,因此可以容易地实现可伸缩性和可靠性,并可以根据市场的要求进行调节。 目前,软交换提供与电路交换相同的功能,而且在与公共交换电话网互连的包网络设计中也可以实现同样的功能。 目前软交换的可靠性问题还是理论性的,但是它们已经在现有网络中得以应用,以实现向IP传输的转向。由于采用的是分布式结构,软交换可以在复杂的系统中对任何类型的系统故障进行软硬件旁路,是完全容错结构。他们所具有的开放式结构可以进行更改,以支持特殊类型的服务。取决于原始计算机动力(MIPS)的可用性,软交换开放的终端伸缩性使得它们能够支持数百个本地用户或数百万的全球用户。 软交换技术支持服务供应商在软件基础上提供新的业务模式。由于采用的是开放终端式结构,它支持独立的协议和设备开发,具有很好的灵活性,这有利于第三方硬件的接口能力。 软交换提供了各种不同的配置,为快速开展增强服务提供了条件。另外,软交换还提供了软硬件配置的多层冗余性。 每个厂家的软交换结构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关键部分与大多数的系统结构是兼容的。以呼叫过程为例,是由支持动态负载分担的几个途径来处理的。如Xybridge USS结构,其网络采用服务控制器分布在多个物理服务器上的结构,这些功能作为单独的逻辑服务控制器允许呼叫处理成为负载分担方式。呼叫管理员可以在冗余结构中进行操作,在该冗余结构中一对呼叫控制器(非物理独立的服务器)将对重要信息进行实时同步。任何活动单元的系统故障都会触发一个通向备用单元的开关,而不会影响已经建立起来的呼叫。 目前,主要的运营交换设备提供商都有自己的软交换产品,如爱立信、朗讯、北电和摩托罗拉等,另外一些新的运营设备提供商也开始有自己的软交换产品,如ipVerse、Sonus、Tellabs (Salix Technologies)、Unisphere Solutions和Xybridge。 网络的神奇作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网络的承受能力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从硬件上、软件上、所用标准上......,各项技术都需要适时应势,对应发展,这正是网络迅速走向进步的催化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