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7系统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技术教程 > 详细页面

光纤到桌面 悄悄地走近你

发布时间:2022-06-09 文章来源:深度系统下载 浏览:

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资源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大型数据库、网络、传感器等。 当前的互联网只限于信息共享,网络则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

光纤简史

早在1841年,瑞士的Daniel Colladon第一次阐述通过喷射水柱传导光束的思想。接着,他在跨过桌子的水流中通过一束光束,实现了通过全反射来实现光在水流中的传播,开创了通过光传输信息的原始思想。1880年, 工程师William Wheeler把电灯的灯光通过一系列的玻璃管把整个房间照亮。1965年英国的Charles Kao和George Hockham提出了玻璃套圈的光纤设想。1970年美国的Corning Glass Works使用纯净石英制成了光纤,衰减逐渐从 1000dB/km 降低到20dB/km。现在0.20dB/km衰减性能的单模光纤非常普遍。

从70年代初开始,大多数的长距离电信网络多半由光纤构成。光纤每秒可以传输数百亿比特(bits) 到数十公里以外。光纤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局域网主干,将会发展到达桌面的应用。电信公司和有线电视服务供应商, 将光纤应用拉到家庭。总之,光纤逐渐成为了承载各种信息的主要载体,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光纤到桌面的现状

铜缆与光纤相比,具有:价格低、施工简单等特点。所以铜缆仍然在工作区子系统中占统治地位,“光纤到桌面(FTTD)仍不切实际”的想法在业界上大有市场。但我们认为工作区的应用中,光纤和铜缆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在实际使用中,光纤有其特有的长处,比如传输距离远、传输稳定、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支持带宽高、不会产生电磁泄露。这些特点使得光纤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发挥着铜缆不可替代的作用 :

1、当一些信息点传输距离大于100米时,如果选择使用铜缆。我们不得不添加中继器或增加网络设备和弱电间,成本急速提高,而且增加了故障点。如果我们使用光纤可以轻易地解决这一问题。

2、在某些特定工作环境中(如工厂厂房、空调机房、电力机房等)存在着大量的电磁干扰源,使用铜缆不能正常工作。而光纤不受电磁干扰影响,完全能够在这些环境中的传输信息。

3、光纤不存在电磁泄漏,要探测光纤中传输的信号是非常困难的。在保密等级要求较高的地方(如军事、研发、审计等单位)中成为了用户的不二之选。

4、如果应用对带宽的需求较高,达到了1G以上,那么光纤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5、……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光纤到桌面(FTTD)成为了一种趋势,在越来越多的应用中得到使用。 

目前光纤到桌面(FTTD)的方案有很多。从光纤的类型可以划分为:

单模光纤9/125(OS1)

多模62.5/125(OM1)

多模50/125(OM2)

多模万兆50/125(OM3)  这几种光纤的传输距离和传输带宽的联系可以见下表: 

除有特殊需求,客户很少选择单模光纤做为光纤到桌面(FTTD)的解决方案。目前国内用户较多选择多模62.5/125(OM1)做为光纤到桌面(FTTD)的解决方案。但网络对带宽的需求呈几何级增长,从90年代中期的10M以太网到现在的万兆以太网,不过用了短短的十年左右。考虑到这个原因,现在越来越多的客户在光纤到桌面(FTTD)的应用中选择了多模万兆50/125(OM3)光纤。这种光纤可以满足目前的1G的带宽和未来的潜在需求。多模50/125(OM2)在国内较少使用。这几种光纤类型在光纤本身的价格相差不大,主要的成本差异存在于与之相配套的有源设备。一般来说单模和10G的有源设备的价格相对较高。

可能有人认为光纤到桌面确实很好,但可以在将来需要的时候再布。但布线系统是一个隐蔽工程,有一定技术前瞻性的规划对于整个弱电和信息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有源设备的性能升级可以通过软件、硬件升级来相对简单地完成。但是,布线系统有一定的性能范围,不通过更换线缆和连接器是无法提高其性能的。布线系统的隐蔽性决定了布线系统的升级是中断性的,并且具有很高的成本,这里的成本包括? 

重新购买线缆和连接器的材料成本;? 

重新铺设线缆所带来的施工成本;? 

也包括布线引起网络性能下降和生产力降低所带来的运营成本;? 

重新施工带来的业务中断成本。

尤其是最后两点是绝大多数单位不能承受的。所以我们说在布线系统的设计时要有一定的超前性,能够满足未来10年左右的性能要求,与其到时候头痛不如未雨绸缪。

网络的神奇作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网络的承受能力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从硬件上、软件上、所用标准上......,各项技术都需要适时应势,对应发展,这正是网络迅速走向进步的催化剂。

本文章关键词: 光纤入户 光纤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