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02 文章来源:深度系统下载 浏览:
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资源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大型数据库、网络、传感器等。 当前的互联网只限于信息共享,网络则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 PSTN作为提供话音通信的优质网络已经为用户服务了几十年,但是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用户对丰富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它终将被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所代替。软交换网络通过基于IP传输的协议实现呼叫、业务的控制和语音、数据的传输,不仅解决了目前PSTN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将交换网和数据网巧妙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多种灵活丰富的业务提供方式。但是在这一演进过程中,运营商必须考虑如何保护PSTN话音业务用户的利益,这样才能使基于软交换的VoIP业务得以顺利推广。因此,通过接入网关、综合接入设备等提供了普通POTS终端的接入方式,通过中继网关提供了与PSTN互通的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让运营商的VoIP业务得以循序渐进的过渡到软交换网络中,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在PSTN向软交换网络演进的过程中,目前大家的焦点主要是在网络架构如何建设更加合理、提供哪些有特色的业务等方面,但是建设先进网络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在演进过程中应从用户的角度考虑,即既要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业务,同时也要尽量避免给用户带来任何的不便。 为PSTN用户提供丰富的软交换业务 软交换技术目前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很多方面还在探讨当中,而考虑到PSTN现有的丰富网络资源和已经投入的大量资金,不可能立即将其全部舍弃而完全由软交换替代,因此在PSTN向软交换网络的演进过程中很长一段时期内将是PSTN与软交换网络共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应考虑充分利用软交换新技术,不仅使其为软交换用户提供服务,同时也应能为PSTN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业务,这样不仅能够更有效地发挥软交换的业务优势,丰富PSTN业务的种类,而且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保护已有的投资,从而延长PSTN的服务期。软交换可以为PSTN用户提供的业务可包括统一通信、彩话(通话背景音乐)、电话留言转Email、与Internet相结合的业务等。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基本思想是将软交换网络作为PSTN的一个增值业务平台,涉及申请了软交换业务用户的呼叫将会路由到软交换网络提供业务。目前有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方案一:为申请了软交换业务的用户重新分配一个具备软交换业务特征的号码(例如特殊字冠),PSTN交换机通过号码分析,将其路由到软交换,进而触发业务。这种方案需要用户更换号码,可能会给用户带来不便。 方案二:在PSTN网络的交换机或用户属性数据库中设置用户的软交换业务属性标识,交换机根据此信息将呼叫路由到软交换。这种方案能够快速地为用户提供丰富业务而无需用户有任何改变。 保证PSTN用户平滑迁移 在软交换逐步替代PSTN的过程中,一方面可能是从运营商的角度考虑由于设备陈旧或网络优化、演进等原因将软交换替换现有的交换机,另一方面还有可能是某些PSTN用户由于软交换的丰富业务的吸引要求迁移到软交换网络中。在这种情况下,运营商应考虑如何保证用户从PSTN到软交换网的平滑迁移。平滑迁移包括两个含义:原有的电话号码不改变和原先签约的业务仍可以继续使用。为了保证用户号码不变,目前有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方案一:在用户原先所属的交换机上作无条件呼叫转移(CFU),呼叫该用户时需要先路由到原有交换机上,再根据业务标识转接到用户当前所属的软交换上。这种方案在用户作主叫时只能显示新的软交换号码,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号码不变,而且占用了原有的交换机资源,不是一个长期的解决方案。 方案二:引入NP(号码携带)数据库,其中存储了原有PSTN的用户号码和现有软交换网的用户号码的对应关系,交换机或软交换通过查询数据库获得主叫或路由信息。这种方案能够在完全意义上使得用户号码保持不变,是个较好的方案。 为了保证用户已签约的业务的延续性,目前有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方案一:运营商将原有SCP中与该用户相关的智能业务数据转移到现有软交换所属的业务平台中,但是这样将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且数据的可靠性得不到保证。 方案二:仍然由原有的SCP提供业务,仍然使用原有的接入码触发业务,软交换通过属性的设置前插相应的接入码触发到该SCP,这种方案能够做到快速有效地提供业务。 目前,软交换正处在积极部署当中,软交换将会逐渐替代现有的PSTN。在这个演进过程中,用户作为电信网络最终的服务对象,应更多地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保证用户在网络演进中既能尽量保持其原有的使用习惯,又能为其提供更灵活更丰富的业务,从而提高用户的服务质量,提升电信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 网络的神奇作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网络的承受能力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从硬件上、软件上、所用标准上......,各项技术都需要适时应势,对应发展,这正是网络迅速走向进步的催化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