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30 文章来源:深度系统下载 浏览:
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资源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大型数据库、网络、传感器等。 当前的互联网只限于信息共享,网络则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 以太网接入技术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以太网接入技术的实际应用。QoS服务保障包括对各种电信级网络性能指标要求的满足。在局域网范围内,QoS应用已较为成熟,当应用扩展到公用电信网时,需要提供更为严格的端到端的QoS和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 服务等级协议)机制,而传统以太网没有机制能保证端到端的抖动、延时和包丢失性能,无法提供实时业务所需要的全网范围的标准、QoS指配能力以及多用户共享节点和网络所必须的用户认证及计费统计能力。 早期的以太网接入技术在局域网内主要承载数据业务,数据业务的特点是对时延不敏感,TCP的重传机制又可以容忍以太网上少量数据包的丢失,因此不需要差异化的服务质量保证。但对于电信级 流分类:运用以太网接入技术可以根据MAC地址、VLAN ID、IP地址以及TCP/UDP端口号区分业务流;甚至是用户数据报文的前128个字节自定义。 (2)映射:根据一定策略将数据流的QoS参数映射到IP TOS字段、MPLS COS域或者802。1p字段,通常将业务区分为EF(加速转发,对应实时性较强的业务)、若干个AF(保证转发,对应不同级别的丢包敏感、实时性不强的业务)以及BF(尽力而为,对应普通IP业务); (3)拥塞控制:根据业务的不同要求对数据流做应用不同的拥塞控制算法,在网络节点发生拥塞时可以有选择有区别的丢弃少量数据包; (4)队列调度:为保证时延以及时延抖动等性能,需要实现各种调度算法,包括严格优先级(SP)算法、加权循环(WRR)算法,其中,SP用于对时延要求严格的业务,WRR用于在多个业务之间按一定权值分配带宽。 网络的神奇作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网络的承受能力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从硬件上、软件上、所用标准上......,各项技术都需要适时应势,对应发展,这正是网络迅速走向进步的催化剂。 |
上一篇:区分宽带接入网的宽带化数据化特点